今天要介紹這款好物超多網友都說讚喔!
勁爆價只要: 198元
網路價格隨時會修改,請點擊圖片查看最新特價喔!
08/01 08/19 08/31 257元 241元 230元
假如你很累很沮喪,拜託你看看這本書!
你有沒有想過:假如管理學真的有效,為什麼上班的人大都苦多於樂?為什麼我們會走到M型社會這步田地?為什麼管理學課本上所承諾的美好未來,幾乎從未在我們的生活中實現?更重要的是:你跟我,可以怎麼辦?
這,正是你需要這本書的原因:打破現有的管理迷思,我們才有可能簡瘚L止境的壓力!要燃起你的工作熱情,不是管得更多,而是管得更少……
一本企管界的《共產黨宣言》!請把這本書介紹給所有上班族,共同大聲喊出:夠了!
早安財經繼《日安,懶惰》《管理大師我恨你》《小,是我故意的》後另一顛覆性作品!
徐詩偉
英國新堡(Newcastle upon Tyne)大學博士。曾於聖安德魯(St Andrews)大學商學院任教,目前在英國諾丁漢(Nottingham)大學寧波分校,教授組織行為相關課程。
徐詩偉專長為知識管理、商業道德、批判理論、後現代主義。念書時受到後結構主義以及法蘭克福學派的影響,尤其受到馬庫色(Herbert Marcuse)的《愛欲與文明》(Eros and Civilization)以及《單面向人》(One Dimensional Man)兩書的啟發,對於批判理論產生極大的興趣,目前的研究方向為環境道德,以及當代工業社會的實務批判。
管了老半天,怎麼鳥事還這麼多!
◆親愛的,你確定自己懂管理?
這不是一本教科書。也不會正經八百地告訴你,管理學中隱藏著什麼成左滲曲K。 不過,這本書可以幫助每一位小上班族與大老闆,認識管理的本質,可以讓所有企業人——管人的與被管的——明白,自己的工作方法與態度到底哪裡出了問題。然後,學會面對問題,簡璊W班「苦」的宿命。
這本書也可以是商學院的大學生或研究生的參考書,很適合那些只想花很短時間搞清楚管理學的人,或是對管理學有著崇高信仰、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的朋友。本書可以被當作一本學術界中「非正統學派」的管理學書目。
假如你是以下幾種人,建議你把這本書讀完:
1.你在大學——或MBA與EMBA——上過管理學,但覺得那些管理學教科書太硬,或是無聊到不行。
2.你覺得那些傳統管理學書中的理論與概念,不知道為什麼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,總是派不上用場。
3.你想了解管理學到底還有什麼花樣。
4.你想搞清楚管理學,但不想花時間花大錢去弄個學位。
5.你常常聽到某些人提到那些商界或是管理界大師,但是始終搞不清那些是什麼人,以及他們到底有哪些英勇事蹟。
6.你在公司裡,常常聽到上級管理階層的人,或是管理顧問公司的人,說一大堆專業術語,但你卻一點也不認為那套玩意兒有用。或是,你覺得那些人說了半天廢話,而你一句也聽不懂。
7.你是個肩負管理責任的主管,但一直弄不清為什麼你所學過、所讀過的管理學高論,始終無法應用在你的員工或部屬身上,你想搞清楚,到底是怎麼回事。
◆其實,你不懂管理大師們的心
身為一個管理學者,首先我得承認,管理學是門奇怪的學科,而我,就是想為這個奇怪的學科寫本書。
這本書談的是管理學,但卻不能拿來當作商學院的教科書,因為這本書很淺白,而且幾乎沒有用到管理學常用的專業術語。但,這並不是因為作者很懶,或是想要標新立異,故意寫本奇怪的書,來跟坊間常見的管理書籍作區隔。
我們常見到的管理書籍,通常內容是很豐富的。尤其是教科書,更是動輒數百頁,裡頭放滿了各種圖表與成幼蚳牷A只要讀一點點,就會讓讀者產生一種「有為者亦若是」的衝動。但我有幾個理由要寫這本書,而你或酗]有幾個理由,需要讀一讀這本書的管理觀點。
我的第一個理由是:我發現,其實很多人根本懶得去讀管理書。就算勉強自己看了幾頁這些管理學書刊,最後不是覺得索然無味,就是覺得自己不是什麼當主管的料。或更甚者,讀了半天管理學,卻仍然搞不清為什麼書中那些人用了這些管理方法,可以成為眾所矚目的管理大師,而自己卻老像是在東施效顰,好不悲哀。
我的這本書就是想告訴讀者:其實,管理學的內涵,可能與你所以為的有些不同。而你無法有效應用那些成左犖瑊z技巧,可能也不是你的錯。因為,管理學的起源,其實是一種社會控制的手段。這種手段的形成,其實過程中充滿了衝突與抗議。
而且,在早期,管理學是一種道德大有疑問的東西,譬如說,現在很流行的「人力資源管理」。或釵酗H會這樣想:人力資源,跟「道德」有什麼關係?有的。因為「人」是有價值的,怎能被當成「資源」使用呢?資源是可以拋棄的,人是可以被任意拋棄的嗎?
◆為什麼辛苦了半天,卻掉到「M型社會」去?
我寫這本書的第二個原因,是想讓大家知道:其實,管理學裡有一種重要的內涵,這種內涵可能存在你我的心中,卻被主流管理學界幾乎完全忽略了。
早期的管理學,從管理先賢泰勒先生(F. W. Taylor, 1856-1915)開始的「科學管理學派」,一直到二十世紀一九三○年代興起的「人際關係學派」大師們,幾乎都不是管理學者。他們是工程師、心理學家,或是社會學家。但是,看看現今的管理學大師,他們幾乎清一色是商學院出身。就算有很多來自「實務界」的管理大師們——例如很多大企業的大老闆——並不是出身管理學界,但是他們管理方法的源頭,也很可能是出自管理學大師之手。
然而,在這個什麼都聽管理大師的時代,管理這件事,其實有釵h應該被探討、卻沒有受到注意的問題。
舉例來說,現在的管理學總是告訴你釵h的成幼蚳牷A告訴你哪些倒楣的公司因為忘了實踐某些偉大的管理理論,從此嗚呼哀哉。但是,看看現在你我生存的公司裡,每天發生的商業與管理活動中,總是充滿著這些事情——辦公室的不倫戀、主管對員工的性騷擾或不當對待、大家對每日朝九晚五(好吧,我知道,有更多人是朝八晚八)的厭倦。
還有,管理學不斷告訴我們,公司該如何提升業績,但卻沒有告訴我們,為什麼很多人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?為什麼上班族辛苦工作了半天,整個世界卻掉到了一個所謂的「M型社會」去?這一切,又到底是怎麼回事呢?管理學,到底是在幫助我們,還是在害我們?
◆我們將「管理」琅琅上口,情況卻越來越糟 最後一個原因,是我想要提醒大家:我們所生存的世界裡,今天處處都充滿了管理學。但是我們有沒有可能忽略了,這些偉大的管理學理論,幾乎清一色是白種——也就是英文中常說的「盎格魯薩克遜」——男性學者弄出來的產品?而這產品,真的適合我們東方黃種人使用嗎?
這麼說,絕不是因為我有種族偏見。我們目前的管理學,可以說全是一些英國佬和美國佬製造出來的東西,但是今天,這個老外所發明的辭彙,卻幾乎無所不在出現在你我生活中。當你身體不舒服,有些醫學中心會告訴你,你需要健康「管理」;很多婚姻名嘴也會告訴你,你需要婚姻的經營與「管理」,甚至是性生活「管理」。在你的公司裡,更有很多人愛把管理學的術語掛在嘴邊,譬如目標「管理」、時間「管理」、知識「管理」等等。
但奇怪的是,假如我們這個世界已經充滿了管理,充滿了知識,為什麼世界似乎越管越糟?拿地球暖化的危機來說吧,大家似乎已經公認,這是人類過度的商業行為所帶來的結果,但問題是:人類的商業行為中,又有哪件不是在管理者的領導之下發生的?在很多國家發生的連動債券危機,不正是一群管理學界的天之驕子——華頓商學院的畢業生——發明的產物嗎?
你在讀這本書,而且讀到這裡,你一定聽過當前管理學上最熱門的「知識管理」,你很可能也認為自己屬於所謂「知識型員工」。但你有沒有發現,很多知識型員工,其實老在「M型社會」的底部爬不上去呢?還有,這幾年來市面上出現一系列的黑心商品,當中哪一樣不是使用「知識管理」的結果?至少對於我來說,懂得把三聚氰胺混在奶粉中,增加蛋白質數據,可是件了不起的知識應用啊。
◆我們到底錯在哪裡? 種種跡象都顯示,我們似乎需要另一堂新的管理學,來糾正我們的錯誤,並且告訴我們,到底該如何管理。
不過,看看這本書的篇幅就知道,我不打算告訴大家一整套的另類管理理論。我只想告訴讀者們,其實管理學有另一種可能性,而我試圖幫助大家,能開始思考這個可能性。
舉個例子來說:假如世界上的食譜統統都是只吃肉類的肉食主義者寫的,當然我們只能吃到肉類食物,吃不到半點蔬菜。現今管理學的問題,可能就在於此:書寫管理學的大師們,最關心的課題是所謂的「經濟效率」,所以,管理學所探討的,自然是以商業績效為主。 當然有人會說,其實我們已經有一門學科,叫作企業倫理,或稱作「企業社會責任」,這些概念簡單說,就是教導我們不可以只想到商業績效。包括我們的政府,也會發一些企業倫理獎狀給一些公司和學者。
但問題是,我認為企業倫理根本沒解決問題,也沒人認真把什麼企業倫理當一回事。很多企業只是把企業倫理掛在嘴上,或是拿來當作一種行銷手段而已。
這樣說,或釩雃h人會抗議。但請容我先舉個例子解釋一下。
我曾在美國的某份報紙上讀到一篇文章,作者認為,美國政府應該要限制含糖飲料的銷售。因為,生產這種飲料的大企業,絲毫不顧幼童健康,在學校或是學校附近大賣含糖飲料。這則新聞,看起來是個很新的議題,是現代社會中的消費者,對於企業負起社會責任的要求。 但,這篇文章其實是一九三七年、刊登在《紐約時報》上的報導。
地球暖化。這看來是個新議題吧?今天,大家開始對環境重視,要求企業注意溫室氣體,也要求汽車製造商們注意汽車的環保。但,這個議題其實早在一九七○年代就出現了,美國早在八○年代,就有很多政治人物主張,應加強環保與對抗溫室效應。
還有一個更簡單的例子,是我們這些大汽車商們,最近常在廣告中告訴大家,他們的車子多麼環保。但是,為什麼這些綠色車商卻同時大賣一點也不環保的休旅車呢?怪就怪在這,搞了快四十年,萬物之靈的人類,仍讓問題迅速惡化中!
◆管理者,不能自外於社會 身為一個普通人,我當然有自己的想法:我希望大家都能學到更好的管理學。但是,「好」的定義卻很複雜,而且,我認為的「好」,可能和別的管理學者的定義不同。管理學,一直以來似乎都由一群特定的人使用,這群人就是所謂的管理者。但這些管理者,有哪個不是身處於這個社會呢?有哪個管理者,真的可以不懼怕地球暖化與各種黑心商品?
寫這本書,我最重要的目的,就是要讓更多人認清楚管理學。當我們認清這個學科之後,或陷N會對企業所製造出來的問題,有更清楚的認識。
有一次,我為了回台灣的大學任教,去了一所知名的商學院面試。學校願意錄用我,但是商學院院長一見面就告訴我,商學院所教的科目,和我想教的不同,我必須修正我的學術領域。因為商學是客觀的績效,客觀的績效沒有我們主觀論述的空間。這位院長願意錄用我的這份恩情,我是感激不盡。只是,他所說的那段關於「客觀」績效問題,我倒是想探討一下。 我記得米蘭.昆德拉(Milan Kundera)在《小說的藝術》一書中,曾提到一個有趣的觀點:我們可以把《史詩》中的特洛伊戰爭,看作是一場人類可歌可泣的戰事,但也同樣可以把這場戰爭,解釋為一場全歐洲男人為一位戴綠帽的丈夫復仇的事件。而如果說,歷史事件是「解釋性」的——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,那麼關於企業的「客觀績效」這件事,是否也是個「解釋性」的問題呢?
你也傅旦L一位知名的經濟學家,叫作米爾頓.傅利曼(Milton Friedman)。有一度,台灣企業為了推動減稅,在電視廣告中把傅利曼偉大的貨幣學派理論,讓電視觀眾們好好欣賞了一番。當然,後來台灣的公平租稅聯盟大大抗議,說這是企業家亂用經濟理論替老百姓胡亂洗腦,但這是題外話。
傅利曼是芝加哥大學——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搖籃——的學者,也是雷根政府的經濟政策理論指導,他說過一句了不起的話: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,就是利潤。
好個一針見血的評論,把企業社會責任的真義一語道破。從這個邏輯往下推演,商學和管理學,當然得探討客觀的績效,哪容不肖分子拿主觀的感情來擾亂?且不說傅利曼老兄的見解是對是錯,我們先來看看其影響吧。
本書稍後會提到的偉大管理學者彼得.杜拉克(Peter Drucker),就修正了傅利曼的見解。杜拉克認為,企業所應該負起的社會責任,就是確保產品的品質。這話說得好,因為大家琅琅上口的企業倫理,似乎總算和企業績效與利潤脫了鉤。
但問題又來了。企業當然能製造高品質產品,但這卻不是個客觀的問題。最簡單的例子,就是休旅車。對於某些愛車族和汽車廠來說,休旅車當然是高級車,但是對於環保分子來說,卻是環境的噩夢——除非,車廠能生產品質高、又超低污染的休旅車。 但是歷史證明,人類世界沒這麼簡單,尤其在市場經濟之下,價格往往是個決定因素。便宜但高污染的車,和昂貴而低污染的車,客人會買哪一種?購買的判斷、品質的判斷、價格的判斷,似乎都無法脫離消費者的主觀判斷。而這點在我們反省管理這件事的過程中,至為重要,因為我們會一再地遇到主觀評判的問題。
◆改造管理學,你我有責!
在這本書裡,我試圖用自己的觀點,來解釋管理學上既存的一些歷史與流派,我希望你至少能夠從中理解管理的邏輯。我也嘗試用簡單的例子,讓讀者明瞭這些流派和管理技巧,是如何在商界被運用。我更理想的一個目標,是將來當你看到或聽到任何新的管理理論時,不會再不知所措,也能夠用很短的時間,理解各種新理論,包括它背後不欲人知的含義,並且能很自信的告訴別人:正確的管理,未必是這樣的!我們今天日常生活中的釵h問題,不但無法靠現有的管理學來解決,反而會讓問題越變越糟。要讓生活更好,我們需要一門全新的管理學知識與方法。
本書的第一部分,討論二十世紀初期到中期管理技術的發展。傳統教科書通常喜歡把這段期間的理論,稱為「古典管理學」。這段管理理論包含了官僚組織、科學管理,以及一九三○年代發展出來的人際關係理論。雖然說,這些理論發展的時間較早,但是現代的企業卻仍然經常在使用,譬如麥當勞,就是使用科學管理的最典型例子。很多管理大師們宣稱,我們要簡獢u官僚式組織」,但看看目前大多數的組織,仍然照樣使用著官僚式的管理系統。為什麼?因為這是最簡單、最廉價的管理方式。
本書的第二部分,介紹當代的管理技巧和應用,很多教科書喜歡稱這段期間的理論為「現代管理理論」。一九六○年代以來,全世界發生了很多政治和經濟上的變化,也出現了一個所謂的「消費社會」的概念。此外,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復甦期,西方勞動市場出現了勞力短缺的現象,到了一九八○年代,日本的高速經濟成長也給了西方管理大師們很大的震撼。這意味著:管理理論不能只考慮到如何極大化產量,還必須考量另外兩件事:一,市場的需求;二,員工的感受。
我們現在常看到的很多管理名詞,譬如「團隊合作」、「彈性組織」和「企業文化」等,大都是來自於這個時期。很多外商公司較喜歡使用這些概念,從十幾年前,很多人津津樂道的IBM優良企業文化,到最近商管圈正夯的Google公司的組織架構,都是典型的例子。不過,這些都算是比較後期的理論,但不代表他們比先前的理論更有效,也不代表他們比先前的理論更好。更多時候,他們只是代表了更加強的企業控制手段,或者更重視「自我管理」的意識形態。
目前台灣工時過長的現象,以及不斷惡化的工作環境,很多就是這個時期管理理論的不良產物。接下來我將會以身為一個管理學者的親身體驗,並加上一些訪談,來探討管理學的應用,及其所產生的問題。
本書最後一部分,將探討管理學的未來,並且附帶討論這幾年流行的所謂「知識管理」。 近幾年來,陸續發生的一系列黑心商品事件、由美國引爆、禍延全球的金融風暴,再加上地球暖化等嚴重問題,其實都意味著,管理學面臨了極大的挑戰。
拿美國的雷曼兄弟來說吧。該公司總裁在前一年還上了企業名人錄,他的肖像也常常出現在各大財經期刊封面上,但為何一年不到,這個企業就捅出了這麼大的樓子?又為什麼,我們的管理大師們沒有一位有足夠遠見,意識到雷曼兄弟的問題?假如我們現有的管理學真的那麼有用,管理大師也真的能帶領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,為什麼這些鳥事會一再上演?
這是當前非常嚴肅的課題,需要整個社會一起面對,並找出可行的解決之道。我在這本書中希望能拋磚引玉,讓更多讀者朝著這個方向思考。稍後,我將會以知識管理這個概念為例子,試圖勾勒出理想中的未來管理學面貌。
當然,我寫這本書的最終目標,還是希望你讀了之後,能夠清楚認識到:雖然管理理論是種力量強大的工具,但卻有著無法預料的後果。我們必須謹慎看待它。 如果有可能,改造它。
請點繼續閱讀,也可以參考下列特惠商品 !!
留言列表